作者:吳淡如
有些話像一記悶棍,不經意地敲了你的腦袋一下;
有些話像突來的陣雨,洗清了生活中久積的泥垢;
有些話輕輕一敷,治療你心靈裡又癢又痛的皮膚病;
被忘記的理性或感性忽然間甦醒了,
你的人生腳步因而微微地調整了方向。
簡單的一句話,使我們忽然懂得成長。
現代人面臨著人心徬徨、生命無常,為事業擔心、為家庭
煩憂的種種困境,不知該如何面對未來,也不懂如何讓自
己活得聰明,挫折與壓力讓我們過得一點都不輕鬆自在…
…現在,超人氣名作家吳淡如在千禧年將公開自己的座右
銘。
其實你也有問題--樂觀者的座右銘
當你背向太陽的時候,你只會看到自己的陰影。—紀伯倫
有一則小故事是這樣的:
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鄰居的太太很懶惰,「那個
女人的衣服,永遠洗不乾淨,看,她晾在院子裡的衣服,
總是有斑點,我真的不知道,她怎麼會洗衣服都洗成那個
樣子……」
直到有一天,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,才發現不是對
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。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,把這
個太太家窗戶上的污漬抹掉,說:「看,這不就乾淨了嗎
?」
原來,是自己家裡的窗戶髒了。
每一個人都曾經遇過不少憤世嫉俗的人,或者,你也有過
一些看什麼都不順眼,永遠覺得命運對自己比較壞的朋友
,但在傾聽他們的怨言之後,總會發現有句老話說得很妙
: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。
看到外面的問題,總比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容易些;而把
錯誤歸咎給別人,也比檢討自己來得容易(檢討自己和責
怪自己,又是兩回事了)。於是,憤世嫉俗的人常從年輕
憤怒到老,遇上有人過得比他好,都想咬對方一口,斜視
久了的眼睛看什麼都不順眼。
最近,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辦公室守則,應該也是一位
憤世嫉俗的上班族寫的,韻腳還押得真不錯,全文如下:
苦幹實幹,做給天看;東混西混,一帆風順
任勞任怨,永難如願;會捧會現,傑出貢獻
負責盡職,必遭指難;推託栽贓,鴻圖大展
全力以赴,升遷耽誤;會鑽會溜,考績特優
頻頻建功,打入冷宮;互踢皮球,前途加油
奉公守法,做牛做馬;逢迎拍馬,升官發達
他的寫法可能讓不少人覺得「大快人心」。沒錯,上班難
免會受點委屈,看老闆臉色也是必然的事情。但除了洩點
恨之外,他所寫的未必是實情。在過去的某些公家機關,
也許真的有「少做少錯,多做多錯」的現象,但是在這個
連公家機關都必須講究效率、公營單位也要自負盈虧的時
代,能夠只靠推託拍馬升官的人,畢竟有限。
發洩一下沒關係,但如果你一味認為這個世界上會出頭的
都是混蛋,只拿憤世嫉俗來替代反省自己的機會,對自己
的成長是一種最大的耽誤。
新辦公室守則,寫得這麼酸,自己一定也有很不受歡迎的
偏激性格。換個角度想想,如果你是老闆,你會想要付薪
水給這樣的屬下嗎?
一個背向太陽的人,只會看見自己的陰影,連別人看你,
也只會看見你臉上陰黑一片。人的眼睛彷彿傻瓜相機,最
怕背光照人相了——你的臉龐再美,只要背著光,一定是
件失敗的作品啊!
我最大的恥辱,不是恐懼死亡,而是恐懼生命。——麥克
•英泰爾
Mike McIntyre)
一個平凡的上班族麥克英泰爾,三十七歲那年下了一個瘋
狂的決定,放棄他薪水優渥的記者工作,把身上僅有的三
塊多美元捐給街角的流浪漢,只帶了乾淨的內衣褲,決定
由陽光明媚的加州,靠搭便車與陌生人的仁慈,橫越美國
。
他的目的地是美國東岸北卡羅萊納州的「恐怖角」(Cape
Fear)。
只是他精神快崩潰時做的一個倉卒決定,某個午後他「忽
然」哭了,因為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:如果有人通知我今
天死期到了,我會後悔嗎?答案竟是那麼的肯定。雖然他
有好工作、美麗的同居女友、親友和樂,他發現自己這輩
子從來沒有下過什麼賭注,平順的人生從沒有高峰或谷底
。
他為了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。
一念之間,他選擇北卡羅萊納的恐怖角做為最終目的,藉
以象徵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懼的決心。
他檢討自己,很誠實的為他的「恐懼」開出一張清單:打
從小時候他就怕保母、怕郵差、怕鳥、怕貓(我想如果他
活在台灣,一定怕蟑螂)、怕蛇、怕蝙蝠、怕黑暗、怕大
海、怕飛、怕城市、怕荒野、怕熱鬧又怕孤獨、怕失敗又
怕成功、怕精神崩潰……他無所不怕,卻似乎「英勇」地
當了記者。
這個懦弱的三十七歲男人上路前竟還接到老奶奶的紙條:
「你一定會在路上被人強暴。」但他成功了,四千多哩路
,七十八頓餐,仰賴八十二個陌生人的仁慈。
沒有接受過任何金錢的饋贈,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溼的睡
袋裡,也有幾個像公路分屍案殺手或搶匪的傢伙使他心驚
膽戰、在遊民之家靠打工換取住宿、住過幾個破碎家庭、
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,他終於來到恐怖角,接
到女友寄給他的提款卡(他看見那個包裹時恨不得跳上櫃
台擁抱郵局職員)。他不是為了證明金錢無用,只是用這
種正常人會覺得「無聊」的艱辛旅程來使自己面對所有恐
懼。
恐怖角到了,但恐怖角並不恐怖,原來「恐怖角」這個名
稱,是由一位十六世紀的探險家取的,本來叫「Cape
Faire」,被訛寫為「Cape Fear」,只是一個失誤。
麥克英泰爾終於明白:「這名字的不當,就像我自己的恐
懼一樣。我現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錯事,我最大的恥辱
不是恐懼死亡,而是恐懼生命。」
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,到了一個和自己想像無關的地方,
他得到了什麼?
得到的不是目的,而是過程。雖然苦、雖然絕不會想要再
來一次,但在回憶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,彷如人生。
也許我們會發現,努力了半天到達的目的地,只是一個「
失誤」。
但只要那是我們自己願意走的路,就不算白走。
看完了麥克的書《不帶錢去旅行》(The Kindness of
Stranger),在我恐懼著未知、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完
成一件想做的事,一趟想去的旅程時,我總是想起他的故
事。
「怕什麼,去經歷再說。」我對自己說:「這總比叫我在
路上搭便車容易吧!」